泰达医院神经科成功完成
椎基底动脉闭塞的介入开通手术
近日,泰达医院神经科病房中一位青年患者因椎基底动脉闭塞陷入生命危险,神经科团队凭借精湛医术和果敢决策,成功为其实施介入开通手术,患者重获新生,彰显了神经科在救治重症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突出能力。
病例回顾
春节期间,40岁的小王起床后出现头晕、恶心,他以为是昨晚酒喝多了,也没在意,就在家里睡觉休息,但直到第二天上午头晕还是很严重,家人发现他说话也越来越不清楚,这才赶紧打120救护车到医院就诊。到了泰达医院急诊室,头CT检查发现双侧小脑和大脑后枕部都已经缺血显影,经脑血管病绿色通道行头部核磁与脑血管成像检查,提示双侧小脑、脑干及枕叶急性脑梗死,椎基底动脉闭塞。
神经科主任郭再玉查看患者,小王处于昏睡卧床状态,只有较强的刺激才能勉强叫醒,说话不清楚,四肢无自主活动。考虑患者已发病一天多,脑组织正处于急性梗死后的脆弱期,现在开通堵塞的动脉极有可能导致小脑、脑干出血而危及生命!梗死后的脑组织一般需要至少两周以上的时间来修复,才能相对安全地应对开通闭塞动脉后血流的冲击。但每一天都将是度日如年,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着梗死进展或水肿压迫导致的昏迷、猝死风险!在神经内科副主任医生桂庆红以及神经科护理团队殚精竭虑、精心医治下,小王奇迹般地度过了脑水肿高峰期,梗死也没有明显进展,终于迎来了手术时机。
术前
椎基底动脉闭塞后会有约4/5的患者进展成重度残疾甚至死亡!与脑血管急性闭塞不同,这种闭塞2周左右的脑血栓会与血管壁粘连,使血管开通变得极为困难,仅能依靠主刀医师在术中细微的手感来判断,稍有不慎可能导致脑出血或动脉夹层危及生命!术前,郭再玉主任带领团队制定手术方案,侯延伟副主任医生参考其既往影像绘制出了“手术图谱”,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小王的疾病特点,为开通手术做“智能导航”。
术中
手术当日,脑血管造影显示正如术前分析,小王的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均已经闭塞,仅仅依靠细如发丝的脊髓前动脉为基底动脉代偿供血,真是“命悬一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小王闭塞的椎基底动脉被顺利开通,手术顺利如期,术中没有出现血栓逃逸或出血等任何并发症。
术后
手术第二天,小王已经能自动睁眼,从容对答,四肢活动自如。患者出院后,家属特送来锦旗“起死回生,华佗再世”以表感激之情。
这种椎基底动脉长节段慢性闭塞,国内成功开通的概率低于50%,且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近年来,类似的诸多病例被成功开通,且无并发症出现,标志着泰达医院神经科团队的介入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郭再玉主任说
近年来青年中风患者明显增加,主要诱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长期熬夜、吸烟酗酒、动脉夹层等。年轻人也应控制三高、戒烟限酒、坚持运动、定期体检。记住:中风可防可治,时间就是大脑!如果突然出现行走不稳、双眼视物模糊、眼前发黑、嘴角歪斜、单侧无力或麻木、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考虑可能患有缺血性中风,应立即拨打120,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4.5小时内,每延迟1分钟,脑细胞死亡190万个。在救治时间窗内,可以进行静脉溶栓。当静脉溶栓不适用时(如大血管闭塞),可以行神经介入治疗。即通过手腕或大腿2mm切口送入导管,然后在DSA实时影像引导下直达病变血管,使用取栓支架清除血栓或植入专用支架修复血管。该技术使大血管闭塞救治时间窗延长至24小时,成功率超80%。
泰达医院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和现代化的医疗管理措施,打磨出“泰达卒中急救模式”,使脑卒中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最规范、最有效的诊疗,年均完成脑血管介入造影及手术近2000例。泰达医院与周边医院形成“黄金救治圈”,患者首诊医院可能不具备介入条件,救护车上实时传输患者影像,术前准备与转运同步完成,可实现“上车即入院”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