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要插管进ICU,没想到术后3天就出院啦!"
近日,天津大学泰达医院再次突破高危麻醉禁区,成功为一位晚期舌下腺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无痛胃造瘘术,术后3天顺利出院。
患者张先生(化名),62岁,因舌下腺恶性肿瘤经历三次手术,术后肿瘤复发,并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张口度不足5毫米,吞咽功能基本丧失,无法进食。
入院时,长期的营养消耗导致他的体重已从65公斤骤降至38公斤,血清白蛋白低至20g/L,长期的卧床导致坠积性肺炎,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仅89%。
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均未给予收治入院,后转至泰达医院腹部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军处住院接受治疗。
面对这样一位患者:肿瘤大面积占据咽喉部+合并全身多系统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的恶病质。
传统麻醉及手术可能会面临:术后不能脱机+ICU长期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循环衰竭+加重营养不良+组织水肿不愈合+吻合口瘘等致命危险。
为给患者一个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案,王军医生团队迅速组织进行全院多学科诊疗讨论(MDT)。
外科、麻醉科、消化内科、ICU专家联合制定出个体化方案“术前预康复,术中精准干预,术后快速恢复。”
麻醉科马浩南主任团队的创新方案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针对患者严重低蛋白血症及心肺功能不全,放弃常规气管插管全麻,改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这种“保留自主呼吸的精准镇痛”模式,不仅避免了肌松药对呼吸功能的抑制,还将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控制在10%以内,为高危患者麻醉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手术精雕
腹部外科王军医生团队采用“微小切口精准定位法”,手术切口仅为4cm,将手术步骤精简至3步(胃壁悬吊→造瘘管置入固定→分层缝合),手术全程仅15分钟,出血量小于5ml。切口进行连续皮内缝合,无需拆线,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疼痛评分(VAS)仅2分,术毕即可恢复对话,术后2小时经胃造口管注入温水,术后6小时启动肠内营养支持,术后3天顺利出院,术后两周体力恢复,可自由步行来院复查,无手术相关并发症。
出院后,患者携家属前来致谢,激动地说:“本以为自己要插管躺进ICU,没想到手术如此顺利,三天就能迅速恢复出院!太感谢医院和医生们了!”
专家语录
麻醉科主任医师马浩南:“高危不是禁区,精准麻醉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腹部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军:“最小创伤解决最大问题,是外科医生的终极追求。”
该患者的成功救治,标志着泰达医院腹部外科与麻醉科从“传统经验性医疗”向“精准个体化医疗”的跨越,更是泰达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