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当前,医疗救治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做好诊疗关口前移和重症患者救治是重要着力点。
要推进医疗资源升级扩容,保障好设备设施和药品配备,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和人员培训。摸清重点人群底数和情况,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畅通群众看病就医和转诊通道,保障重症风险患者能够及时发现和转运收治。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作用,严格按照第十版诊疗方案,科学、规范开展诊疗工作,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关情况。
我们请来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女士;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贾忠武先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先生;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先生;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永锦先生。
请他们共同回答记者的提问。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光明日报社记者
请问相对第九版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第十版主要作了哪些方面修改,核心的诊疗理念又是什么?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第十版诊疗方案颁布实施以后,社会各方面都高度关注。诊疗方案是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诊断治疗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规范,主要目的是保证临床治疗的同质化水平,保证诊疗效果。第十版诊疗方案是建立在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优化的措施进行修订的。特别是结合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以及临床感染者的实际临床特点,我们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和论证,在第九版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第十版。第十版方案的核心理念就是对新冠病毒感染按照常规“乙类乙管”的传染病管理方式进行病人管理和救治。主要内容作了一些调整:
一是从管理上进行了调整。在收治措施方面,不再要求病例进行集中隔离治疗。根据“乙类乙管”传染病防控措施,新冠病毒感染者可以根据病情需要,一部分可以选择居家治疗,同时有一部分可以到医疗机构就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可以接诊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不再像原来进行“乙类甲管”的时候,我们对感染者都要集中收治到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
二是在出院标准的变化上,我们对于需要收住院的患者,出院标准把握中不再要求对核酸进行检测。大家知道,原有的诊疗方案都是要求核酸两次检测达到阴性,第九版要求CT值35以上,由于我们实行了“乙类乙管”的措施,不再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和管理。因此,在出院的把握上,临床医生可以更多考虑患者病情本身的情况。因此,第十版诊疗方案对感染者出院时的核酸结果没有再提具体的要求,而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疾病诊治要求,患者新冠病毒感染,特别是他的基础病情况和临床症状等等,对其进行综合研判以后来决定是否出院。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从感染者的角度,即便是不做核酸,出院以后也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居家观察,以不参加社会面活动为妥,所以这点上要综合把握。
另外,新版诊疗方案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措施、技术手段。比如在诊断标准上,我们将新冠病毒的抗原检测阳性纳入了诊断标准。主要考虑是抗原检测对病毒载量高的感染者有非常好的检测灵敏度,特别是随着抗原检测技术不断优化和成熟,因此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病毒载量高的感染者检出率比较高。同时,抗原检测非常方便,简单易行,方便感染者在家里进行自测,因此我们把抗原检测阳性纳入了诊断标准当中。
在临床救治方面,我们充分借鉴了三年来临床救治的宝贵经验。
一是强化关口前移,对于轻症病例也要早期介入,特别是对于一些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更要加强关口前移措施的应用,加强对症和支持治疗,防止轻症转为重症。
二是进一步规范重症患者的诊疗,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预警指标,通过对预警指标的把握,能够及早对重症患者实施及时的救治措施。对于重症患者的氧疗、俯卧位通气等措施都进行了进一步强化。
三是第十版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特别是注重发挥中医药在临床救治当中的独特作用。
四是强化了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性疾病共治的理念,因为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老年人,往往合并一些基础病,同时新冠病毒感染也会加重基础性疾病。因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强化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更要对基础性疾病进行对因和对症治疗。通过多学科会诊,促进患者全面恢复健康。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第十版诊疗方案距离上一版也就是第九版诊疗方案已经过去十个月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于新冠病毒,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机理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谢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王贵强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随着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我们一直在关注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特点,包括病原性、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致病力是下降的,传染性明显增加,总体来看,和德尔塔株及原始毒株相比,它的致病性是明显下降的。针对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我们还是强化对症、支持和呼吸治疗,因为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如果出现重症病例,出现肺炎,需要相应的治疗。目前在我们国家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主要是BA.5.2和BF.7为主。
奥密克戎毒株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咳嗽、乏力等等,个别病人会出现肺炎。但总体肺炎的发生率和德尔塔毒株比是明显减少的。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强调对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础病的,包括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要积极的早期监测和随访,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治疗,这里面包括早期的氧疗、早期的抗病毒治疗等。
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发现尽管奥密克戎毒株致病力下降,但是没有打疫苗的老年人仍然是重症的高风险人群,所以在这里我们还是强调老年人要接种疫苗,包括第二次的加强免疫问题,希望通过这样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奥密克戎毒株的危害性,降低病亡率。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目前它的致病力尽管是下降的,但我们还要持续关注它的进一步变化,包括新的变异、潜在的风险等,我们都要进一步关注,根据毒株特点对诊疗方案进行相应的优化。谢谢。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相比第九版,本版方案在中医治疗方面有哪些主要变化和特点呢?谢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
贾忠武
谢谢您的提问。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特别是我们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后,我们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了医疗救治。这次诊疗方案的修订,中医治疗部分也是按照这个要求在进行的。
一是保持了延续性。中医专家分析,当前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医的核心病机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病因是感受了“疫戾”之气。因此,本次的修订在结构上并没有大的变化,保留了九版方案里面经过临床检验行之有效的主要内容,保持了诊疗方案的延续和基本稳定。
二是体现了针对性。针对当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多数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有肺部感染的症状,以及一些恢复期的患者有咳嗽症状比较明显的特点,在轻型的部分增加了“疫毒束表证”;在重型部分增加了“阳气虚衰,疫毒侵肺证”;在恢复期,增加了“寒饮郁肺证”,实际上都是针对前面提到的感染症状的特点提出来的,以更好的满足当前临床救治的需求。
三是增强了实用性。这次重型、危重型部分增加了随症用药方法,这在九版方案中是没有的,总结出多种临床常见的症状,针对这些症状,提出了具体的方药,使之更加贴合临床实际,方便临床医生特别是非中医专业的临床医生参考使用。
四是坚持了严谨性。此次修订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和北京、广东、四川、山东等临床一线的专家共同完成,多次研究论证,同时广泛征求了目前还在一线工作的许多中医专家的意见,最终形成了第十版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治疗部分,更加严谨,更加科学。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本次诊疗方案取消了医学观察期的中医治疗,请问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另外,出现了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以后,如何进行中医治疗,是否需要去医院?谢谢。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
谢谢,你提了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好的问题。第十版方案出台没有多长时间,很多医生也在关心这件事。实际上是适应国家对于防控政策做出的重要调整。当时医学观察期的提出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针对当时的核酸筛查,筛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一些核酸阳性的人群,这些人群都进行了医学隔离。从中医来看,这些人群有的没有确诊,但已经有了证候的变化,在当时大量开展中医药干预,能够阻断疾病的发生,减少确诊人群,实际上这也是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重要措施。二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发烧患者有多种原因,比如感冒、流感或者新冠,发热患者没有明确诊断的,在疾病流行期间也需要隔离观察,这时候隔离有两个问题,第一是能够进一步明确诊断目标,第二是达到隔离的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从中医来看,这一类的病都属于外感热病的范围,这时候给予中药治疗,既能够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同时也能够达到隔离目标。随着实施“乙类乙管”,无症状感染人群和密接人群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概念,医学观察期的基本任务已经完成,所以这次修订过程中就把这个内容取消了。
但是取消并不是有了问题以后我们不管,为了防止医疗挤兑的情况出现,如果发现自己有了新冠的不舒服症状以后也不用紧张,可以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规范选用药物,居家治疗,这个方案推出以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当然,有一个重要的提示,在运用这样的治疗后,48小时内没有明显症状缓解,或者高烧仍然很重的情况,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以防疾病发生变化,尤其对于老年人,可能没有明显发烧,但如果出现乏力、精神打蔫这样的一些症状,用一些药物之后没有改善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早、及时的到医院进行就诊。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了解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除了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之外,在“乙类乙管”后还承担了很多防控职责。请问社区在人群健康监测管理和健康宣教等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谢谢。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李永锦
谢谢您对基层医疗的关注。我们常说,坚持防治结合、防治优先,社区持续开展风险人群的健康管理和监测,倡导群众保持健康习惯,减少感染风险,以我所在的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通过以下方式做好预防工作。
第一,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将在我中心签约的重点人群与属地对接,摸清底数,共享台账,识别潜在的高风险人群,按照有没有接种疫苗、有没有不稳定的基础病、是否为孕产妇、新生儿等个体情况,建立了红、黄、绿三级分级评估体系,对红名单人群重点监测。
第二,倡导居民进行疫苗接种,保障疫苗接种工作顺利进行。通过日常门诊、签约居民健康宣教、重点人群电话咨询等机会和形式,尤其对于高风险人群和老年人,动员全程疫苗接种疫苗和强化免疫接种。充分保障疫苗接种点开诊时间,同时对高龄老人、行动不便人员进行入户接种,做到应接尽接。
第三,做好健康指导,倡导科学就医。向辖区居民宣教,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个人防护,同时对近期个人盲目药物囤积等问题,进行科学指导和用药宣教,告知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针对当前新冠病毒治疗的重症病例中,主要是分为几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在治疗方案有哪些侧重?谢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王贵强
谢谢记者的提问。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总体的致病力是下降的,但仍有一部分老年人有基础病的、没有打疫苗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会出现重症,表现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等等。为了更好指导临床实践,在第十版诊疗方案强调,将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例定义为由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症病例,其他基础病加重、诱发基础病等,作为基础病或其他疾病导致的重症病例。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导致的重症,我们强调呼吸支持,包括早期的氧疗、俯卧位、气道管理等。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重症有一个基本定义,第一是临床症状加重,第二是静息状态下氧饱和度小于等于93%,或者氧合指数小于300,并且低氧血症以及严重的低氧血症用其他的肺部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不能解释的,我们把这个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重症病例。
重症病例的治疗,刚才提到了主要是呼吸支持治疗,当然我们也重视其他的非呼吸衰竭导致的重症病例,包括基础病的综合救治。所以我们强调对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重症以呼吸支持为主,其他重症通过多学科合作的模式,针对基础病,包括肺炎、基础病、多脏器功能衰竭进行脏器支持,最大限度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在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老年人、有基础病的、没有打疫苗的,这些人群常常由于基础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所以针对基础病的综合干预、诊疗也是非常重要的。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记者
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以BA.5.2和BF.7为主,但是现在在一些国家出现了BQ.1和XBB等优势毒株,并且已经在我国本土病例中检出。我想请问,在感染新的毒株以后,目前的中医方案是否依旧能够适用?谢谢。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
谢谢。目前,这对我们来讲还是难以准确判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