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专涉外护理1727班泰达医院见习有感
作为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涉外护理1727班的学生,我们很幸运能够在今年3月-7月来到泰达医院进行半学期的学习以及见习,见习的科室有内一科、内三科、普外科、胸泌科、神经科、ICU六个科室,让我们对护士这个职业有了新的感受。
尊重学生篇
我们都知道ICU,它是重症监护室。对重症患者的进一步的加强护理,患者的病情有可能随时就会发生变化。他们需要24小时的护理看照。ICU的老师们每天都非常的繁忙,每天要为患者翻身,更换尿垫,清理大小便,清洁身体,喂饭,重症监护仪上数字的记录……她们有忙不完的工作,全身心投放在病人身上。即使带教姚凯老师再忙,她都没有忽视我们。在ICU,我们找到了归属感。在见习期间,我们感到非常的开心,幸福,难忘。带教姚老师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印象,是我们见习以来对我们最有耐心的,最细心,最有爱心的老师。我们的关系,是师生。但我们觉得像朋友,更像姐妹。她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关心我们,宠着我们,尊重以及顾及我们每个人的感受。她不管有多劳累,都会教我们临床知识和操作。记得,我们要考急救操作和内科操作,她比我们都上心希望我们每一个都能考个好成绩。姚老师她不仅人美,心更善良。有一次,在交接班的时候。我们组的一个成员低血糖,老师看到她的脸色特别的苍白,把她扶到休息室并且把她自己好吃的橙子,牛奶,香蕉,麦片,水杯,葡萄糖水,毫不保留的都给了她。我们都很感动,很温暖。她不仅心细,人更好。每次我们来科室,都会问一下:哎,娜娜你的脸怎么红了一块过敏了吗?小蕊你的脸色不太好是生病了吗?小荣是昨天没有睡好吗?等,有时候有些地方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发现,细心的姚老师都会发现的。在科室其她的老师需要她帮助,无论她多忙都会有求必应的。
普外科任海燕老师给我们安排见习时都寻求我们的意见,例如我们临近操作考试时,老师就会给我们准备练习用品和地点,甚至自己给我们当病人边当病人一边纠正我们的小错误。让我南深深的感受到老师对我们的尊重。与此同时海燕老师好像我们的随时问答小老师,我们不只是在不在科室见习,只要一遇到关于疾病的任何困惑,我们就会像我们海燕老师求助每次给她发微信只要在下班时间都会回复的特别及时,并且非常详细。如果在见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海燕老师会拽着外科李主任给我们解惑,甚至有些知识是在护理书本上学习不到的。
人文关怀篇
一位年仅29岁的患者被诊断为脑出血转入了NICU,这是这里最年轻的一位患者,当然,我们也尤为关注。在前几周去医院见习时他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完全没有意识。不知不觉的,大家好像养成了习惯,一进入NICU,就会下意识的看看他还在不在,情况有没有好转。转眼间又到了周四,我们像往常一样去寻找他的身影,发现今天的他很不一样,不仅意识清醒了过来,而且自己拿着面包在吃,看起来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虽然不认识他,却发自内心的开心。但是事情似乎并不是表面看起来这么美满,仔细观察后才发现,他的眼睛里总是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忧伤,护士老师在跟他说话时也不会做出很大的回应。他的家人似乎对他并不是很用心,只是简单的送了一箱纯牛奶和一袋面包过来,而其他患者的家属在每天下午探视时给他们带各种的利于恢复的东西,生怕吃不饱睡不好。虽然不知道他与家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看到这里真的很伤心。到了中午,这位患者没有午饭,依旧是那一箱还未拆封的纯牛奶和所剩无几的面包,护士老师发现后把自己从家里带的饺子给了他吃,真的是由衷的佩服这位老师的举动。
帅气的男护老师清晨时为这位患者洗头,看似简单的事情,患者却感动到落泪,在他看来护士们就像家人一样日夜陪伴,我第一次看到他笑,是在护士老师陪他聊天的时候,看得出来他当时的开心,却又有些心酸。他的不幸在于他的境遇,他的幸运在于护士老师们的付出与关爱,这是家人所不能及的爱。
在ICU,老师不仅对待患者认真,对家属更是有耐心。病房里躺着的都是昏迷的患者,老师护理他们具有到位的人文关怀。即便他们没有意识,可老师把他们和正常人一样看待。为他们进行护理并能交代护理目的,保护患者隐私,尊重他们。老师会握着他们的手,抚摸他们的头和他们交流。对家属的询问老师总是带着微笑来耐心的回答他们,面对家属的难过伤心,老师会拍拍家属的肩膀给他们安慰。我们被姚老师深深地影响着。
(本文为天津医专涉外护理1727班学生原稿)